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精選

癢癢癢! 異膚好困擾!

  Q: 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?  異位性皮膚炎是讓許多家長困擾的疾病,搔抓的不適經常影響孩童睡眠、且容易合併表皮金黃色葡套球菌感染併發蜂窩性組織炎。臨床特徵如下:皮膚乾燥、有強烈的家族遺傳性、兒童患者多數與 IgE 相關聯、易被過敏原與環境危險因子所誘發。也有研究顯示,異位性皮膚炎的孩童,超過半數之後會產生氣喘及過敏性鼻炎。  Q: 為什麼哺餵母奶仍然會異位性皮膚炎?  目前認為母乳哺餵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是一項保護因子,但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成因如同前述,跟基因( 例如FLG、TLR2、IL4,5,13,18、 CD14、SPINK5、ORAI1、GSTM1、GSTP)及環境相關,環境的影響包括食物過敏原(牛奶、 蛋白等)及吸入性過敏原(塵蟎、寵物皮屑及花粉等),另外二手菸、空氣汙染、塑化劑及具香味的用品也可能會增加異位性皮膚炎風險及嚴重度。  Q: 異膚的孩子該如何照顧呢?  疾病的控制以「止癢」及「保濕」為兩大照顧原則,止癢主要以藥物控制為主;基礎的保濕建議洗澡水溫控制在攝氏 33-38 度泡澡或淋浴,只使用微量皮膚清潔劑,洗完後輕拍身體不要擦到全乾,接著立刻抹上醫師開立的藥物或保濕劑。保濕劑依照清爽至高保水程度,分為乳液(lotion)、凝膠(gel)、乳霜 / 乳膏(cream) 及軟膏 / 油膏(ointment)。  而針對嚴重惡化的皮膚病灶,可考慮使用濕敷療法,即塗藥或使用保濕劑後,用濕紗布包紮數層後,外層用乾紗或彈繃加以固定,濕敷的好處包括:1. 避免搔抓、2. 加強保濕、3. 加強藥物吸收。  異膚治療藥物  1.局部使用類固醇藥膏:局部使用類固醇短期使用於病灶,並在病灶快完全恢復時使用主動間歇式治療(proactive therapy),即外觀上已經恢復近乎完好,但容易復發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處,持續每週使用 2 次局部藥物塗抹,可預防疾病復發並減少皮膚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。  2. 局部使用的免疫抑制劑(TCIs): 適用於皮膚較薄之病灶較不易造成皮膚變薄萎縮,如頭頸、鼠蹊部,其中小於 16 歲小朋友一律使用 0.03% 普特皮(tacrolimus)或是醫立妥(Elidel),0.1%普特皮則只能用於成人。  3. 新型局部塗抹藥物:目前發展中的新...

最新文章

關於「A型鏈球菌」

抗生素吃多會造成過動症嗎?

寶寶到底冷不冷?

認識「嬰兒玫瑰疹」